不知天高地厚的臭小子
不知天高地厚的臭小子
李泉走出干清宫时,贺平他们的任务已经接近了尾声,缇骑们拉来了板车,正等着最后几杖完毕。
他在阶上缓缓吁出一口气,然后转身走下阶梯。
“去户部衙门传个话给陆尚书。”
……
一大早宫里出了这等事,闻讯的各司衙门又涌动起了暗流。
昨夜里沈轻舟出宫后,便旋即让何渠送了封信给陆阶,陆阶一早就派了人去打听消息。
高洪被拿住廷杖的消息传出来时,翁婿二人正坐在公事房里等待后续。
“这一仗赢得如此突然而快速,实在可喜可贺。当初严述还可说是碍着严颂而深谋远虑,到了高洪这儿,他与严家勾结的罪证当前,皇上骑虎难下,就没有理由不处置了。过如今李公公已经脱困,只不皇上接连查处了严述和高洪,按皇上这禀性,接下来多半也会对沈家有些动作。”
说到前半段时陆阶明显松了一口气,到了后来言语又谨慎起来。
沈轻舟点头:““可事到如今,我们也是骑虎难下,不得不埋头往前冲。
“严家没得选择,必定会依旨查办那十三个党羽,为自己赚取时间。家父虽已然去了东南,但也要防备胡玉成一意孤行。
“能够拿住他还好,要是拿不住,严家还得苟延残喘一阵。到时候又得另行他计。
“而关键是,他要真把这十三个党羽查办下来,万一皇上又舍不得杀他了,局面则更坏。
“所以归根结底,症结还在宫里。
“岳父大人没有觉得,皇上已经不适合坐在这个位置了吗?”
陆阶正好端着一杯茶在喝,猛地听他说到这里,一口茶噗出来!
“你小子想干什么?”他放了茶,一个箭步冲到书案,快速看了看左右,咬着牙齿瞪向他:“不要脑袋了吗?”
沈轻舟掸了掸袍子,淡然抬头:“我只是说了句实话。严家罪证当前,死十次都够了,就是因为皇上袒护,所以我们才一路走得这么艰难。
“治标不治本,还会有祸患。就算出了个严家,日后也还会出现别的党争。总之,我认为要除严家,宫里这边也不能忽视。”
“不忽视和你说的治本是两码事!”陆阶啪的把门关上,再次瞪着他:“你要是不想活了,趁早让我女儿休了你,别回头连累了我们父女!”
“我就不信岳父大人没这么想过。”沈轻舟身子朝他凑近了些,“岳父这些年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官至六部尚书都尚且无法当面痛斥严家加诸在陆家的恶行,您当真不认为皇上有负任吗?”
陆阶背对着他:“我没有!”
沈轻舟不以为意:“太子也读了很多年书了。皇上这几年龙体越来越差,太子殿下还眼睁睁看着皇上为国家操劳,自己却深居东宫当甩手掌柜,实在不孝。
“我认为他就应该坐上太和殿亲理政务,让皇上退居后宫一心修道成仙。”
“呸!”
陆阶毫不客气啐了一口,“你想得倒美!谁又敢去说这个话?都不用说出口,但凡有一点风声传到皇上耳中,你就等着抄家灭族吧!
“眼下如何打,怎么打,都是后话,最首要的是保全大家,这才是最重要的!”
说完他还不解恨,又补了一句:“你可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啊!”
陆荣在这个时候推门走进来:“大人!高洪死了!”
屋里两个人顿住,但也没有多么意外。
陆阶很快就叹着气,摆手让他退出去。陆荣却又道:“还有,方才李公公让人出宫传话,说是皇上方才接连训斥完高洪与李公公之后,发布了几道旨意。当中其一,就是等沈太尉归京之后,要将他调出兵部,前去吏部掌职。”
说完他将皇帝连下的几道旨意全都说了出来。
陆阶听到沈太尉要调离兵部,立刻看向沈轻舟:“果然如是!离开了兵部,没有了调兵权,那太尉大人也管不到胡玉成了。”
“那您还认为小婿方才的话是不知天高地厚吗?”沈轻舟道,“事实摆在眼前,咱们但凡压严党一头,皇上那边就又将沈家一军。谁知道将来咱们这些人,不会被严颂抓了小辫子上告,又说服皇上呢?”
陆阶噎住。
他别开头在屋里走了几步,最后在屋中央定下来:“我承认你说的有道理,但此事不宜硬取,只宜智取。”
沈轻舟靠近椅背里:“怎么智取?”
陆阶凝眉负手,想了想道:“我先入趟宫,回头再找你!”
沈轻舟站起来。
陆阶望着他背影,叹气道:“这臭小子,胆子比我还大!”
说完他又看向陆荣:“严家查办那十三个人,查的什么样了?”
陆荣看了一眼外面天色:“今日严颂坐镇大理寺,一日之间便已经传唤过这十三人了,现下才日中,应该正在大理寺办案。”
陆阶沉息:“那些都是他们的人,罪证都是现成的,真要查看起来,一日打下大狱足够了。如今不过是在斟酌如何定罪罢了。”
说到这里他拿起两本折子揣进怀里,吩咐道:“皇上追逃的百万两银子他们好对付,可高洪突然这一死,他们怕是也要乱阵脚了。你去盯盯看!”
……
“……高洪生生受了一百杖,最后由锦衣司的人以板车拉着丢去乱葬岗了。
“他在京城里的私宅,所拥有的商铺,田地,全都被下旨抄家充公。
“方才我回来的路上,贺平已经带着人包围了高宅,高洪那些妻妾义子下人,在宅子门前跪了一大片,哭声震天。”
严渠站在长房,一一地把打听来的消息向严梁转述,连日下来所遭受的桩桩事件无不出人意料,他幽沉的语音里已经连愤怒和震惊都已经没有了。
而严梁静坐在椅子上,透过窗户看着院子里秋风刮下来的落叶,安静得无一丝声息。
“大哥,”严渠抬头,“高洪也被他们杀了,而李泉还好端端的在掌印太监位上,沈家的势力越来越大了。
“尽管皇上要把沈博调离兵部,他也依然是六部尚书,掌握实权的一品大员。
“我怎么觉得,祖父这一次就算能够奉旨查办十三个官吏保住官身,这一桩接一桩下来,他却也不一定扛得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