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免赋税,以工代赈(1 / 1)

白莲教大殿内。

大殿中央,独孤嫣然端坐在主位上,目光扫过下方站立的长老和护法,这些人都是白莲教的中坚力量。

“各位长老,护法,你们都是白莲教的老人,也是独孤家族的守护者,本公主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

大长老急忙站起身来,:“教主,您言重了,是独孤家族给了我们新生,大家非常感激独孤家族。”

其他几位长老和护法也纷纷站起,齐声说:“誓死效忠独孤家族,效忠教主!”

独孤嫣然满意的点了点头,她能感受到这些白莲教的老人对她的忠诚,这让她感到安心。

“各位长老,护法,今天本教主要宣布一件事,从今天开始,白莲教将效忠大乾皇朝秦王。”

在场的众人听后无比震惊,他们面面相觑,不明白教主为何要做出这样的决定。

大长老的眉头紧锁,:“教主,您可是独孤家族的公主,为何要效忠秦王?是不是秦王逼您的?”

独孤嫣然轻轻摆了摆手,说:“大长老,您多虑了。秦王并没有逼迫我,相反,他给的条件,本教主难以拒绝。”

她缓缓站起身,:“秦王答应帮本公主复国,还愿意提供人力、物力、财力帮助白莲教发展,条件就是为他收集情报。”

在场的众人再次面面相觑,这个条件确实难以拒绝。

他们开始低声讨论,权衡利弊。

这个决定虽然突然,但秦王提供的资源对于白莲教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大长老听后松了一口气,只要不是被胁迫的就好。

“既然教主都答应了,我们自然跟随。白莲教向来以教主的意志为行动指南,我们相信教主的判断。”

其他长老和护法也纷纷表示赞同,尽管他们心中仍有疑虑,但对独孤嫣然的信任让他们选择服从。

就这样,白莲教打上了秦王的标签,成为了苏长青的情报部门。

在未来的日子里,白莲教更是发展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情报兼杀手组织,其影响力遍布各个角落。

独孤嫣然在安排完白莲教的事项后,就开始着手准备迁移总部至云中县。

..........

云中县县衙内。

苏长青坐在书房中,撰写着云中县的发展计划。

在他的规划中,云中县将会大力发展农业和纺织业,以此拉动经济发展。

云中县地域内没有矿产,也没有其他产业,老百姓能够挣钱的途径就只有种地和打零工。

而发展农业对于云中县来说也非常的困难。

北方并不缺水,雨季水量充足,但旱季就非常缺水。老百姓连喝水都困难,更不可能拿水去灌溉,导致粮食产量一直上不去。

水利设施太少,等同于无,起不了多少作用。

要解决这一点,就必须修建水库囤水。在旱季来临的时候,就有足够的水源灌溉田地。

修建大型水库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非常多,以云中县的财政收入,100年都别想修好这座水库。

他决定以工代赈,将云中县那些吃不起饭的老百姓,全部拉到工地上挖水库。

每天除了管吃管喝之外,还额外发放一份工钱。”

老百姓们有钱,自然会愿意消费,这样也能够间接地带动县城经济的发展。

没有投入就没有回报,前期投入是必须要的。

“咚咚咚”,敲门声打断了苏长青的沉思。

门外传来贾诩的声音:“主公,您在里面吗?”

苏长青抬头应道:“文和,请进。”

贾诩推开房门,步伐稳健地走了进来。

苏长青起身,走到桌子旁,示意贾诩坐下,两人相对而坐。

“主公,您叫我统计的贫困人口数据已经出来了。”

“哦!这么快就出来了,快说说。”

“主公,云中县下辖的30个村庄中,贫困人口多达余人,由于没有收入来源,再加上苛捐杂税,现在他们的生活非常困难,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苏长青微微点头,对于这个结果他早有心理准备。

他知道北方的生活条件本就艰苦,加上连年的战乱和天灾,老百姓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他叹了口气,说道:“北方本来就很困难,这是没有办法的,就连朝廷现在也无能为力,只能苦了老百姓。”

“文和,本王决定免去云中县老百姓三年的赋税。”

贾诩闻言,连忙站起身来,脸上露出惊喜之色:“臣替云中县的老百姓感谢主公。”

他深知这一决定对于云中县百姓意味着什么,这不仅是减轻他们的负担,更是给了他们重建生活的希望。

免去赋税后,云中县的老百姓就不需要再交税,这将极大地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不至于吃不起饭。

在这个战乱频发的时代,这样的举措无疑是雪中送炭。

放在任何时代,免税都是极为慎重的决定,官府就靠着这点税收维持运转,如果没有足够的钱粮,官府就无法正常运转,社会将会出现极大动乱。

苏长青接着说:“文和,本王打算在云中县修建一座水库,储水量1000万立方,彻底解决云中县干旱季节缺水的问题。”

贾诩急忙说:“主公,修建这么大一座水库,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可不小。”

苏长青坚定地说:“水库必须修,本王决定以工代赈,将贫困人口通通拉到工地修水库,这样就能够让他们在吃上饭的同时,挣一份工钱,既解决了他们的生计问题,又完成了水利工程。”

贾诩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敬佩:“主公英明,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臣将全力支持主公。”

苏长青笑着说:“好!文和,这件事情就交给你来办,尽快组织人手,选好地址就动工。”

贾诩站起身,恭敬地行了一礼:“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