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搬家,苦练刀法(1 / 1)

皇宫之中,夜色如墨,御书房内却灯火通明。

武帝坐在书桌后,神情专注地批改着奏折。

外面的天已经很黑了,武帝却还没有回寝宫休息。

这是他执政以来一直保持的习惯,当天的奏折必须在当天批改完。

随着大乾皇朝陷入风雨飘摇之际,全国各地每天都有无数的紧急奏折送到京城,

这让武帝的工作量骤增,每天都有改不完的奏折,仿佛一座座小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相比起其他国家的君主,武帝算得上是一位劳模了。

他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不敢有丝毫懈怠。

每一份奏折都关系到大乾的安危与百姓的福祉,他必须仔细审阅,做出明智的决策。

武帝批改完一份奏折后,放下毛笔,揉了揉发酸的头,转头看向在一旁的王忠贤。

“小贤子,岁月不饶人啊,朕老了,每天批改这么多奏折,有点力不从心了。”

武帝感叹道,语气中带着一丝疲惫与无奈。

他感受到了自己身体的衰老,精力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旺盛,面对繁重的政务,也会感到吃力了。

王忠贤立马恭敬道:“陛下,您现在一点也不老。”

武帝笑了笑,说:“小贤子,你就不要恭维朕了,人老了就是老了。”

他摆了摆手,示意王忠贤不必安慰他。

武帝心中明白,年龄的增长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他只能尽力去适应与应对。

“现在朕最担忧的便是如果朕走了,还没有一位合适的继承人,大乾的江山就危险了。”

王忠贤低声道:“陛下,奴才认为几位皇子都非常的优秀。”

武帝深深地看了王忠贤一眼,:“那你认为谁最合适当太子。”

“奴才不敢妄言,还请陛下不要为难奴才。”

王忠贤小心翼翼地回答,在这个敏感的问题上,任何一句话都可能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他很聪明,明白一旦偏袒任何一位皇子,都可能招致其他皇子的怨恨,甚至可能卷入皇子之间的权力斗争中。

武帝叹了一口气:“朕的这几个儿子没一个让人省心的,尤其是老二,城府最深,喜欢玩些小聪明,老四、老九还是差了那么一点意思,不够果断。”

他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朕现在最看好的便是老六,老六这小子很像朕,但可惜老六志不在皇位。”

武帝内心很清楚,老六的底子太薄,手中没有一批可用的人,就算坐上皇位,下面的人也会阳奉阴违,这让他对老六能否胜任太子之位感到担忧。

“对了,小贤子,老六去云中县也有快一个来月了,他有没有写信回来,”武帝突然想起老六的事情。

王忠贤恭敬地回答:“回陛下,秦王殿下没有写信回来。”

“哼!这臭小子出去一个多月了,也不见往家里送封信,亏朕还担心他。”武帝有些不满地说道。

“算了,不理他了,朕倒要看看老六能够在云中县搞出什么名堂。”

武帝笑着说,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在他看来,苏长青就是想用这种办法来证明自己,因此他才同意让苏长青去云中县磨练一番,感受民间疾苦,增长见识和能力。

只有真正经历过基层的磨练,才能更好地理解百姓的需求和国家的实际情况,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君主。

他希望通过这次机会,能够让老六有所成长和改变,为将来可能的继位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

翌日,

东边的太阳缓缓升起,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云中县城,给这座小城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

街道两旁的树木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

如果有外地人来到此地,必定会被现在的云中县城给震惊。

热闹非凡的早市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穿梭其间,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各种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谈论着生活中的琐事和趣事,整个市场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让人仿佛感觉来到了郡城。

随着云中县百姓收入的提高,经济也随之繁荣起来。

商铺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店主们忙得不亦乐乎,脸上却挂着满足的笑容。

街道两旁的房屋也修葺一新,墙壁粉刷得洁白如雪,门窗装饰得精美别致,

整个县城焕然一新,一点都看不出来一个月前还是个最贫困的县城,一切都显得欣欣向荣。

县衙内,一片忙碌的景象。

芸儿和燕儿两人正指挥着仆人搬运东西,她们身穿素雅的衣裙,头戴精致的发饰,显得既端庄又干练。

“小心一点,别把东西打了,这箱子里面装的可都是王爷的宝贝。”

芸儿叮嘱仆人注意点。

仆人们小心翼翼地搬运着箱子,生怕弄坏了里面的物品。

燕儿则在房间里面收拾东西,她轻盈地穿梭在各个房间之间,将衣物、书籍、饰品等物品一一整理好,打包成箱。

今天他们要搬家了,想到即将入住崭新的秦王府,燕儿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兴奋。

县城中心的秦王府经过半个多月的建设翻新,已经完工了。

秦王府建在一座原有的府邸之上,这座宅子本属于一个富商的,富商离开县城后,宅子便卖给了官府。

苏长青慢悠悠地走了过来,他身穿一袭青色长袍,腰间系着玉带。

“芸儿,东西都收拾的怎么样了。”

“殿下,东西都已经收拾完了。”芸儿恭敬地回答。

“好!那我们现在就出发前往秦王府。”

苏长青说完,便向县衙后门走去。

后门外面,车队已经准备完毕,马车整齐地排列着,车夫们精神抖擞地坐在车前,随时准备出发。

坐上马车后,车队缓缓地向秦王府行进。

秦王府占地面积并不大,只有三亩地左右,但府内的布置非常有讲究,充斥着皇家园林的风格。

府内处处可见精巧的布局:曲径通幽的小径旁,点缀着形态各异的奇石;小桥流水之上,垂柳依依,随风轻摆;假山之间,绿意盎然,偶尔还能听到鸟鸣声声。

在这样一个环境中,苏长青最喜欢的便是练武堂。

练武堂位于府内的东南角,宽敞的空间仿佛为他量身打造。

他深知自己虽然有着最强人类体质,拥有超强的持久力和耐力,但身法和武技并不强,使他的战斗力难以提升。

因此,他决定从刀法和身法入手,提升自己的战斗力。

每日清晨,天刚蒙蒙亮,苏长青便穿上练功服,来到练武堂。

练功服是用上等的丝绸制成,既轻便又透气,让他在练习时毫无束缚之感。

张辽来到云中县后,便被苏长青拉着练习刀法,毕竟张辽的刀法还是很强的,赵子龙使用的是枪,因此教不了他。

两人每天都会在练武堂内进行激烈的近身格斗对抗。

起初,苏长青的动作还显得有些笨拙,面对张辽的进攻,他只能凭借着自己的第七感勉强应对。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苏长青的刀法和身法进步神速。

他的动作越来越流畅,每一刀都蕴含着强大的力量,仿佛能将空气都撕裂开来。

他的身法也变得轻盈而灵动,让对手难以捉摸。

张辽在与苏长青的对战中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他发现自己的进攻越来越难以突破苏长青的防线,而苏长青的反击却越来越犀利。

最强人类体质赋予了苏长青惊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他能够迅速地从每一次对战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自己的技巧。

在一次对战中,武堂内回荡着刀剑相撞的声音:“当,当,当……”

苏长青和张辽的身影在武堂内快速移动。

苏长青的每一刀都如同千钧之力,大开大合,速度和身法快得让人眼花缭乱。

他的攻势如同狂风暴雨般,完全没有给张辽留下任何喘息的机会。

张辽被逼得节节后退,只能被迫防守。

他努力寻找着苏长青的破绽,希望能够找到一次反击的机会。

终于,在一次交锋中,张辽看到了一丝机会,他迅速挥刀反击。

然而,苏长青仿佛早已洞察了他的意图,轻松地躲过了这一击。

紧接着,苏长青的刀锋如同闪电般划过,将张辽逼入了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