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传召回京(1 / 1)

武帝寝宫外,一片混乱与压抑。

后宫的妃子们像潮水般涌来,神色慌张、面容焦虑。

王忠贤和李居正得到消息后,从寝宫内出来。

皇后和刘贵妃见他们出现,立刻快步迎上前。

皇后神色凝重,眼中满是担忧,急切问道:“王公公,陛下的身体究竟如何了?”

刘贵妃也在一旁附和,声音带着哭腔:“是啊,公公,快告诉我们,陛下到底怎么样了?”

王忠贤微微欠身,如实汇报:“皇后娘娘,刘贵妃娘娘,陛下现在的身体状况很不好,太医们正在全力救治。”

刘贵妃心急如焚,抬脚便要往寝宫内冲:“我要进去看看陛下!”

王忠贤见状,急忙伸手阻拦,脸上露出为难之色:“娘娘,陛下现在状况危急,还请您不要为难咱家,暂时不要进去打扰陛下治疗。”

众妃子们在外面踱步徘徊,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却又无计可施。

皇后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内心的慌乱,将李居正与王忠贤叫到一旁,“宰相,现在太子还没有立,是不是该把皇城内的皇子们都召集进来?”

顿了顿,她又看向李居正,“宰相大人,若是陛下……西去,你觉得该由谁来继承大统?这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大事。”

李居正闻言,眉头紧锁,面露难色。

他向来不参与皇子们的党争,只一心忠于武帝,也正因如此,才深受武帝信任。

可如今武帝病重,他不得不面临艰难的抉择。

皇后接着说道:“我提议,让二皇子苏晨继承大统。”

皇后只有一个儿子,就是太子苏恒,但现在苏恒已被废,因此她与兰贵妃达成共识,会全力支持苏晨上位。

但有一个条件,新皇登基后,必须赦免原太子苏恒。

李居正听后,陷入了沉思。

说实话,比起二皇子苏晨,他内心更看好六皇子苏长青。

可皇后的话,他又不得不慎重考虑。毕竟皇后身为一国之母,在朝中也有一定的势力和影响力,若是公然反对,恐怕会引发一系列的麻烦。

“皇后娘娘,此事事关重大,还需从长计议。”

李居正斟酌着字句说道,“皇子们各有所长,我们还是要综合考量,选出最能担起大乾江山重任的人。”

王忠贤在一旁默默听着,心中也在暗自盘算。

皇后见李居正没有明确表态,心里也明白此事急不得,说多了反倒容易坏事。

万一武帝此次并无大碍,自己这般急切地谋划新皇人选,定会引起武帝的反感,落得个不好的下场。

于是,她明智地选择不再提及此事,静静等待着武帝的情况。

就在众人陷入焦灼的等待之时,寝宫那扇紧闭的门缓缓晃动,发出“吱呀”一声,太医走了出来。

刹那间,所有人如潮水般迅速围拢上去,七嘴八舌地询问起来。

“太医,陛下怎么样了?”

“陛下脱离危险了吗?”

太医抬手压了压,示意大家安静,随后点了点头,朗声道:“陛下的身体状况已经脱离生命危险,接下来只需安心静养,切不可再有任何大的情绪波动。”

听到这话,众人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纷纷长舒一口气。

只要武帝还在世,这大乾的朝堂便有主心骨,任何事情都还有转机和商量的余地。

一炷香的时间悄然过去,武帝悠悠转醒。

王忠贤、李居正、皇后等人像是听到了召唤,瞬间围到了床榻边。

武帝看着眼前这些熟悉的面孔,微微点了点头,用虚弱的声音说道:“朕没事,让大家担心了。”

可他心里比谁都清楚,自己的身体已经油尽灯枯,时日无多了。

皇后与刘贵妃、兰贵妃等一众妃子眼眶泛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心疼地看着武帝。

武帝深吸一口气,用微弱的声音说道:“其他人都出去吧,留下皇后、刘贵妃、王忠贤与李居正。”

众人听令,虽心有不舍,但还是恭敬地退了出去,轻轻带上了门。

待众人离开,武帝吃力地将王忠贤叫到身边,缓缓说:“你立马出宫,快马加鞭将秦王召回皇城,如今这局势,唯有他能主持大局。”

王忠贤领命,神色凝重,退到一旁。

接着,武帝看向李居正,目光中满是期许:“李卿,秦王回来后,你要全力配合他监国,悉心辅佐,大乾的江山,还得靠你们啊。”

李居正跪地领旨,“微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说完,武帝又招手让刘贵妃靠近。

刘贵妃哭着来到床前,武帝握住她的手,满是愧疚地说:“明珠,朕这辈子亏欠了你和长青,希望老六不要记恨朕。

这大乾的江山如今风雨飘摇,需要他来掌舵。

你多开导开导他,让他挑起这重担。”

刘贵妃刘明珠泣不成声,只能拼命点头,哽咽着说一定会让苏长青守护好大乾江山。

最后,武帝看向皇后,眼中满是温柔与愧疚,拉着她的手缓缓说道:“皇后,太子苏恒是个好孩子,可当下大乾江山动荡不安,需要一位强势、有魄力的帝王。

苏恒性格太过柔软,实在不适合在这乱世执掌江山。

若天下太平,朕定会让他登上皇位。朕走后,会赦免苏恒,以后就让他做个逍遥王爷,平安度过此生吧。”

皇后早已泪流满面,想到苏恒,心中满是酸涩,却也只能哭着点头,苏恒是她在这深宫里唯一的念想。

武帝安排完这一切,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疲惫地挥了挥手,示意大家出去。

众人纷纷跪地行礼,然后悄然退出寝宫,留下武帝独自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