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贵妃用力点了点头,随即拉着苏长青走进宫殿内,她的手始终紧紧攥着苏长青。
刚坐下,她便急切地吩咐宫女:“快去,把殿下最爱吃的点心都准备上!”
宫女领命,匆匆退下。
母子两人坐在古色古香的茶桌前,桌上摆放着精致的茶具,茶香袅袅。
苏长青开始讲述自己在北凉郡的经历,当说到带兵远征北蛮时。
刘贵妃听得一脸担惊受怕,双手不自觉地抓紧衣角。
刘贵妃也跟苏长青聊起了宫里面的琐事,诸如哪位妃子又闹了别扭,哪个太监又惹出了麻烦。
言语间,尽是皇宫内的生活百态。
最后,刘贵妃神色变得郑重起来,她坐直身子,看着苏长青的眼睛,缓缓说道:“儿啊,陛下有嘱托,要你守护好大乾江山。”
苏长青用力点了点头:“母妃放心,儿臣定当竭尽全力。”
刘贵妃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眼中满是自豪。
她的儿子有出息了,即将成为皇帝,这是她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曾经,她最大的愿望不过是苏长青能平平安安过一辈子,别无他求。
至于皇位,她深知自己娘家底蕴浅薄,帮不了苏长青去争,也从未想过让他卷入那残酷的皇权争斗。
可如今,苏长青凭借自己的努力,打下一片辉煌的事业,毫不夸张地说,他现在的功绩,放在大乾开国以来都是首屈一指,无人能及。
刘贵妃看着眼前的儿子,心中满是骄傲。
一个时辰转瞬即逝,苏长青告别刘贵妃,带着母妃的牵挂与叮嘱,离开初云殿,返回秦王府。
此时正值午后,日光炽热,蝉鸣在宫墙四周此起彼伏。
还未到王府门口,嘈杂的人声便传入苏长青耳中。
秦王府外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辆辆装饰精美的马车有序停放,车旁的侍从们正恭敬地等候。
朝廷众大臣身着朝服,三五成群地站在王府外,神色各异,有满脸堆笑、热切交谈的,也有神色矜持、静静观望的。
大家消息灵通,都知晓秦王已监国,权力滔天,如今的苏长青,虽未举行登基大典,却已手握重权,地位等同皇帝。
众人心里明白,武帝身体每况愈下,时日无多,此刻若不来拜见秦王表明立场,等秦王正式登基,再想示好就为时已晚,哪怕只是混个脸熟,也能为日后仕途添几分保障。
李居正、王柏川、顾胜等朝中要员,也在这人群之中。
苏长青走下马车,便被眼前的景象惊了一瞬。
这些大臣们的消息和行动可真够迅速的,不愧是在皇城内摸爬滚打多年的官场老油条。
众人见秦王归来,立刻安静下来,纷纷行大礼参拜:“参见秦王殿下!”
“诸位请起!”
苏长青微微抬手示意众人起身。
随后,他接见了前来拜访的众多大臣,并与他们亲切交谈。
最后,待所有大臣离开,苏长青单独留下了李居正。
李居正身为当朝宰相,位高权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深受武帝信任。
苏长青心里清楚,若想在短时间内掌控朝廷局势,必须得到李居正的全力支持。
两人移步至书房,苏长青屏退侍从,屋内只剩他们二人。
苏长青言辞恳切,将自己对当下局势的看法、未来的治国方略一一阐述,“李相,如今大乾局势复杂,朝堂内外皆需整顿革新,还望您能鼎力相助。”
李居正听得认真,不时点头,脸上露出思索的神情,片刻后,拱手行礼,语气诚恳:“殿下放心,老臣定当全力辅佐殿下监国,为大乾社稷尽忠。”
苏长青对李居正的态度十分满意,他向来欣赏识时务、顾大局的人。
李居正听到秦王这番话,也暗自松了一口气。
他心里明白,自己未来的地位与秦王紧密相连,只有坚定支持苏长青,才能在这风云变幻的朝堂中安享晚年。
能坐到宰相之位,李居正绝非愚笨之人,他拎得清自己的身份,也看得清当下局势。
在李居正离开前,苏长青神色郑重地吩咐:“李相,明日一早召开朝会,所有大臣务必出席,不得无故缺席。此次朝会,重点商讨如何应对当下局势,你回去后通知各府。”
李居正拱手领命,“老臣定当传达,殿下放心。”
…………
翌日。
天边才泛起鱼肚白,夜幕还未完全褪去,皇宫外便已人影绰绰。
前来参加朝会的众大臣们,身着官服,在熹微的晨光中显得神色各异。
已经好些日子没上早朝了,如今猛地恢复,大家一时还有些不适应。
毕竟上早朝得早早起身准备,穿衣洗漱不说,还得把准备上报的材料整理妥当。
大臣们三两成群,在皇宫大门前低声议论着。
“这可是秦王第一次召开早朝,也不知殿下会说些什么。”
“是啊,我这心里既好奇又有些忐忑,真盼着赶紧开始,好知道殿下对朝堂局势的打算。”
人群之中,皇子们的表现各有不同。
有的神色黯然,脸上写满了失落,皇位的争夺已然失败,他们彻底失去了希望;
有的则故作淡然,试图掩饰内心的不甘,好在平日里没怎么得罪过秦王,倒也不用太过提心吊胆。
而苏晨,脸色阴沉,站在一旁,一言不发。
其他皇子都很自觉地与他保持着一定距离。
二皇子与秦王之间的恩怨,在朝堂上早已人尽皆知,谁都清楚,若是此刻与苏晨靠得太近,日后秦王掌权,说不定会被一并收拾,大家可都不想惹上这无妄之灾。
苏晨眼神冰冷,狠狠地扫视着众人,内心一阵冷笑。
“你们这群狗东西,都给老子等着。
等老子将秦王给杀掉,这皇位就是我的了。
到时候,我要你们一个个都跪在我面前求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