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方便面和薯片(1 / 1)

蛋碎了两个的何雨柱,进入圣贤模式,都没心情偷看秦淮茹了。

很可能生不了孩子的许大茂,开始撒网模式,遇到合适的目标,他就付诸于行动。

有恃无恐的刘光洪,也没有肆意妄为。

每周在研究所至少上班五天,偶尔一周无休。

经常在绸缎庄看到娄晓娥,一来二去,打打闹闹。

完成最后一击,还要等到后年,刘光洪也不急。

若在北城待不下去,他就去武安国当国王。

拥有从容进退的能力,刘光洪早就无所畏惧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不知不觉,就到了正月初一。

开车去接了陈雪茹,回到四合院,接上父母他们。

陈雪茹是他名义上的媳妇,全家回刘家村,陈雪茹也得去。

这个年代跟前世,存在几十年的差距。

“光洪,哪来的车?”

“跟领导借的,坐车太麻烦,开车回去。”

龙国的公路项目如火如荼的推进,北城的公路普及率很高。

陈雪茹坐了副驾驶室,父母他们坐在第二排。

皮卡车内部的空间很大,后面的车斗,也可以坐人。

汽车数量不多,经常看到货车的车斗,装了不少人。

超载、超宽、超高,都还没有诞生,自然不存在违规。

大伯家的房子,就在马路边,刘光洪开车来到刘家村,引得不少村民瞩目。

上山烧香,在大伯家吃了午饭,一行人返回北城。

陈雪茹在绸缎庄下车,刘光洪把父母他们送到四合院门口。

把皮卡车放在研究所,骑着钛合金自行车,再次来到绸缎庄。

随处可见放鞭炮的小孩,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大多数做生意的人,都没有正常的节假日。

逢年过节的时候,正是赚钱的时机。

年后忙了几天,刘光洪又闲了下来。

不喜欢迎来送往的他,由于是三级军医,每天都有不少人提着东西,来他的研究所。

这个战友送给他的东西,刘光洪送给另一个战友。

这个领导给他的东西,他转手送给另一个领导。

收收送送,刘光洪也没剩下什么。

研究所三号厂房里面的收割机,以及相应的技术资料,他都交给一个领导了。

自己的工资,想怎么用就怎么用,领导给的奖金,都被他当成研究经费。

短短几年时间,刘光洪捣鼓出来的东西不少,实则都有些拾人牙慧。

无论是氧气顶底复吹炼钢炉,还是柴油发电机、电弧炼钢炉......耕地机,又或者是收割机,都是他在同类设备的基础上,进行仿造、改造而成。

真让他从零开始,研究一款机器设备,至少需要几个月时间。

“现在还没有方便面,把方便面弄出来,单纯出口粮食,利润太低了。”

如今的龙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直接出口粮食,利润微乎其微。

把粮食加工成产品,然后拿去出口,利润更多。

出口产品,购买粮食,加工再出口,如此循环,有利无弊。

“油炸的方便面更好吃,油炸面饼,加上佐料包。”

用了几天时间,刘光洪研制出油炸面饼技术。

使用研究所的材料,动用神机百炼,炼制一条生产线。

开机试了试,油炸面饼实现工业化生产。

“只需将生产线放大,产能就上去了。”

“面饼技术搞定,接下来解决包装和佐料包。”

厨艺达到宗师级,佐料包轻松搞定。

刘光洪亲自泡了一份方便面,又香又好吃。

“就差包装技术了,我有透明薄膜的基础,应该没啥难度。”

耗费一个星期,刘光洪研制了几种无毒无害的材料。

又用了两天时间,搞定包装材料生产线和包装设备。

“机器自动热封,比人工装袋热封的速度更快。”

实测一种种生产线和设备,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使用神机百炼,制造相应的技术资料。

“光洪,在忙啥啊?”

“领导,我做的方便面,尝尝?”

“这是?”

“有面饼,还有三包佐料,只需开水冲泡,几分钟就能吃。”

拿了一筐方便面,来到二层楼房,刘光洪烧了一壶开水。

片刻后,方便面散发着浓郁的香气。

“好吃,太好吃了,比外面卖的面还好吃。”

“一包方便面,成本大概一角钱,在港城起码能卖五角钱。”

一斤面粉一角八分钱,一包方便面的面饼,使用的面粉,成本不到四分钱。

牛肉每斤六角钱左右,佐料包里面的牛肉,还没有两克。

算上杂七杂八的成本,一包方便面的成本,大概九分钱左右。

结果跟他想的一样,制造方便面的技术资料,以及相关的设备,都被带走了。

研究经费突破二十万,财大气粗的刘光洪,买了各种各样的原材料。

他每个月的工资,就快五百八十块钱了,加上各种补贴,月收入六百出头。

自己的工资都用不完,领导给的奖金,刘光洪全部用于研究经费。

接到任务的一个个工厂,全力制造方便面生产线所需的零件和设备。

方便面分为鱼汤、鸡汤、微辣、中辣、特辣、麻辣、香辣,总共七种口味。

微型生产线制造的方便面,经过几百人品尝,得到一致好评。

一个月后,第一批方便面,运到了港城。

单价每包六角钱的方便面,在街上试吃之后,在港城开启抢购模式。

海量的订单蜂拥而至,豫州的方便面厂名声大噪。

豫州是龙国的产粮大州,小麦产量位居龙国第一。

北城的面积有限,沿海面临的风险不小。

综合各种因素,方便面厂放在豫州,是最佳选择。

方便面大获成功,刘光洪也没闲着。

“微型薯片生产线,总算弄出来了。”

开启薯片生产线,油炸的薯片,散发着浓郁的香气。

尝了尝薯片,又香又脆。

“方便面的利润,比不上薯片。”

洋芋(土豆)的价格,只是面粉的几分之一。

即使算上含水率,一斤薯片的成本,也低于一斤方便面饼。

前世一包净重六十克左右的薯片,售价比一包方便面还贵。

薯片生产线也没多少技术含量,无外乎削皮、切片、油炸。

生产了几百包薯片,送给领导和战友试吃。

刘光洪还给陈雪茹她们,带了一些薯片。

科技含量太高的东西,会被明里暗里的敌人盯上。

薯片跟方便面都没什么科技含量,属于农产品加工。

看似不起眼的东西,赚钱的能力不弱。

进口土豆和面粉,加工成薯片和方便面,然后再卖出去,一进一出,利润不低。

“一不留神,又到三月中旬了,休息几天。”

给一个领导打了电话,刘光洪锁了大门,骑着自行车返回四合院。

刚到四合院门口的他,就看到秦淮茹带着不少东西回来。

“看这样子,秦淮茹又回娘家打秋风了。”

跟阎埠贵瞎扯几句,推着自行车返回后院。

走进父母家,刘光洪洗了洗手,瘦肉切丝,拿来做鱼香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