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被羡慕(1 / 1)

周六上午出城打猎,刘光洪回城的时候,自行车上多了一头野猪和两只狍子。

接近两百斤的野猪,交给军管会的李正峰。

骑车前往陈雪茹的绸缎庄,趁着四周没人,将一只狍子收进储物仓库。

陈雪茹的绸缎庄,前面是绸缎庄,后面是住处。

“雪茹的厨艺不错,以后可以享福了。”

吃了午饭,刘光洪和陈雪茹去逛了逛街。

下午三点,他把陈雪茹送回绸缎庄,这才骑车转悠。

一次次买酒,一次次把酒收进生活区。

回到四合院的时候,车上还有两瓶茅台和一只狍子。

上班学习两不误的刘海中,每天都很辛苦。

轧钢厂的锻工,属于重体力岗位。

今年三十八岁的刘海中,读书异常费力,若非丹药泡汽水,他肯定身心俱疲。

刚把晚饭做好,刘海中就回来了。

自从上班之后,刘光齐很少回家吃晚饭。

每月三十几块钱的工资,刘光齐没给父母一分钱。

二十几斤的狍子,晚上做了一半,剩下的用盐腌制,用凉水冰镇。

尊重他人命运的刘光洪,没有分肉给邻居的想法。

院里的邻居,要么精于算计,要么冷眼旁观,刘光洪没有帮扶邻居的念头。

恩大成仇的事,前世的时候,他看过不少。

斗米恩,升米仇,不劳而获成习惯,一旦断了救济,就会把他当成仇人。

中院,贾家。

“后院的刘家又在吃肉了。”张翠花喋喋不休。

“刘光洪没上班,刘海中工资也不多,天天吃肉,哪来这么多钱?”秦淮茹不解。

“刘光洪擅长打猎和钓鱼。”贾东旭羡慕嫉妒。

“哼,吃肉都不分给我家一点,太自私了。”张翠花骂道。

刚成为正式工的贾东旭,每月工资只有二十多块钱。

贾家三个人,买肉不要票,贾东旭的那点工资,勉强够用一个月。

有时工资提前用完,张翠花不愿拿钱出来,就让贾东旭去找易中海借钱借粮。

易中海夫妇的小算盘,张翠花早就看透了。

易中海夫妇指望贾东旭养老,平时借点钱和粮食,彼此心如明镜,不用还。

后院,许家。

“诶,本以为何大清走了,就我家的日子最好过,哪知刘光洪回来了。”白素兰羡慕嫉妒。

“当初刘光洪钓鱼,一天能钓一百多斤,他去城外打猎,经常能打到野猪,比我家大茂强了不知多少。”许伍德看了看许大茂。

刘光洪参战的那年,只有十四岁,当时的他,已经考上北城数一数二的高中。

今年十六岁的许大茂,考上一个排名倒数的高中。

“爸,妈,刘光洪那样的人,北城能找到几个?整个龙国又能找到几个?”许大茂无奈道。

刘光洪十三岁钓鱼,日钓一百多斤,十三岁就能独自去城外打野猪。

就算给大人一把枪,都未必能打到野猪,还有可能被野猪撞伤撞死。

别看刘光齐中专毕业,在院里的人心里,刘光洪比刘光齐强出几个档次。

以刘光洪当年的成绩,龙国各地的中专,都可以随便选。

初中跳级两次,一年初中毕业,差点考了满分,整个龙国都找不到第二个。

对于刘家经常吃肉,许家心里羡慕嫉妒,却又认为合情合理。

山上的野猪,河里的鱼,谁有本事谁吃。

前院,阎家。

“解成,你要是有刘光洪一半的能力,我们家就幸福了。”阎埠贵没好气的看着大儿子。

“那你去给刘光洪当爹啊,看他认不认你。”阎解成怼了一句。

“解成,怎么跟你爸说话的?”杨瑞华大声呵斥。

读书成绩差的阎解成,胆小怕事,好吃懒做。

阎家摆摊做生意,月赚一两百,还没开始咸菜论丝分,花生论颗分。

院里不少邻居,半个月或一个月,才吃一顿肉。

阎家现在每周吃一顿肉,只不过每次吃肉,只买半斤左右。

做生意多年,精于算计的阎埠贵,舍不得花太多的钱。

阎埠贵舍不得花钱,杨瑞华就不一样了。

她经常背着家人,独自出去加餐。

喝水都能长胖?在这个年代,可能性几乎为零。

阎埠贵、阎解成、阎解放、阎解旷的身高体重相对正常。

杨瑞华的身高和体重,跟张翠花有得一比。

电视剧里面的杨瑞华(三大妈),身高和体重跟阎家的伙食状况不符。

中院,何家。

何大清重回轧钢厂上班,成为厂里的食堂副主任。

每天下班回来,何大清都会带三个饭盒。

即使饭盒里面有肉,闻到空气中的香味,何大清也有些无语。

他能从厂里带饭盒回来,吃肉的次数,远超院里的其他人。

但轧钢厂的肉菜,又不是每天都有,他家的伙食质量比不上刘家。

“刘光洪肯定又去打猎了。”何雨柱笃定道。

“光洪哥钓鱼厉害,打猎也很厉害,我看到他带回来一只狍子。”何雨水说道。

“爸,明天厂里不上班,我们去钓鱼,怎么样?”何雨柱问道。

“爸,我也想钓鱼。”何雨水附和。

“行,明天陪你们钓鱼。”何大清应了下来。

次日早晨,去父母家吃了早饭,刘光洪想了想后,决定去河边钓鱼。

许久没有钓鱼的他,想吃剁椒鱼头、水煮鱼片、涮菜鱼了。

生活区的江河湖泊海洋里面,养了不少鱼虾蟹,但他懒得去弄。

外面的河里,也有不少鱼,去河边钓鱼,不用担心来源问题。

拿上自己的鱼竿,自制的钢丝鱼护,从储物仓库取出发酵好的饵料,刘光洪骑车前往河边。

鱼护是打怪分身在生活区制作的,以粗钢丝和补鞋线制作而成。

粗钢丝焊接成钢圈,补鞋线编制在钢圈上,钢丝鱼护就做好了。

鱼护长三米,内径五十厘米,将鱼护装满,少说也要几百斤鱼。

捏饵抛竿提竿,重复着相同的动作。

开张第一条鱼,还没露出水面,鱼线断了。

“反正是钓鲢鱼,补鞋线也能用。”

从储物仓库,拿出补鞋线、鱼钩、鱼漂等。

刘光洪给鱼竿换上,再次捏饵抛竿提竿。

鸟枪换炮,强度倍增,以前需要十分钟才能弄到岸边的鱼,现在轻松搞定。

斑竹、补鞋线、鱼钩的强度都很高,十几斤重的鲢鱼,可以生拉硬拽。

只要斑竹鱼竿上端弯曲的幅度不是很大,不用担心斑竹鱼竿断掉。

连续垂钓三个小时,刘光洪收获两百多斤鲢鱼。

留下两条十几斤的鲢鱼,其余的鱼获,交给李正峰处理。

中午陪陈雪茹吃鱼,下午指点她修炼。

临近四点半,刘光洪带着剩下的一条鲢鱼,回到了四合院。

“放在储物空间,这条鲢鱼还很新鲜。”

回家杀鱼,鱼头做成剁椒鱼头,鱼肉做成涮菜鱼和水煮鱼。

又是刘光齐没回家吃晚饭的一天,十几斤的花鲢鱼,吃了个痛快。

上学两个多月,刘光洪找了老师和校长,做了些试卷,顺利跳级到大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