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3章 玩的尽兴(1 / 1)

扶明录 浪得虚名 980 字 8天前

玩的尽兴

常宇的肉身有着强大的自愈功能,轻伤一般隔天就好,只要不是脑袋被砍掉即便是被捅了几刀,最多十天半月便痊愈了,这是他金手指,可吴中总说是他的血与众不同,有点类似唐僧肉吧,唐僧肉凡人吃了长生不老,常宇的血喝了可以解百毒可以疗伤……常宇很害怕哪天被人捅了喝血,所以吴中说一次他就走揍一次。

可偏偏上次素净受了重伤,他心有不忍放了碗血给素净喂下,当时一来收买人心,二来确实也是关心想让她早日痊愈。

神奇的是,素净那次还真的好的快得很!

按理说受了那么重的伤怎么也得三五个月吧,可这才个把月竟已无恙,连她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也更加认定吴中并不是信口雌黄,这太监的血真是疗伤圣药。

但常宇一个后世过来的却知道,人体的病菌大多和血液有关,且血液一见空气就会被感染很多细菌,喝下去很容易引起感染,但自己身上的事又太过神奇,无法解释,或许自己的血液里有身份消炎成分不成……

随便吧,只要能疗伤管他呢,常宇又刺破手弄了小半碗血给大耙子硬灌了下去,引得旁人又感动又羡慕。

说来也神奇的不行,喝了常宇血的大耙子没过盏茶功夫神色就红润起来,气息也较之先前平稳,虽还没清醒过来,但所有人都感觉到,这货死不了。

可青衣还没出来。

青衣在常宇一行逃回来的最后关头放了个大招,以浑身罡气秒杀追兵十余,为其他人拖延了二三十米的逃跑距离,若非如此常宇等人不能过河就可能被围住了,那时候必是凶多吉少了,即便他能逃出来,其他人不可能全身而退的。

但这个大招太伤神,伤身了,青衣当场站立不稳被乌木善背回来,靠着意志力撑着没晕倒,待回到军营后便沉睡过去,直到现在还没醒来,她所修功法太过惊世骇俗,众人也搞不明白她到底是没睡醒还是昏迷过去了。

常宇便去看了,没敲门轻轻推开走了进去,却看到青衣正在床上入定打坐,吃饭前来看她那会还在沉睡,那就说明至少没昏迷。常宇不知道一个人入定后能不能感觉到外边的事物,反正以他角度来看着道姑似乎并不知道身外之事,盯着青衣脸色看了一会还是很疲弱的样子,见她跟前摊开一本经书,好奇拿起来看了,上边写着《灵飞经》顿时一怔。

后世人对灵飞经的认知,节又写距离黄河几十里。是我自己搞混了,而事实上后世的蒲州即永济市确实距离黄河三四十里地,但明朝的蒲州城并非现在的永济市所在,就是在黄河岸边!其城西门外便是著名的蒲津渡,再往西就是黄河边的观鹤楼。

蒲州是座古城,在唐代和明代其规模是最大的,特别是在洪武年间最为完整和坚固,只是在嘉靖34年蒲州城毁于一场大地震,后又重建但已不复往日。

更要命的是自明朝起因为紧邻黄河,数百年来河水泛滥不停吞噬沿岸土地,距离城池越来越近,水患越来越大最严重时河水绕城而过,蒲州城也被称为河中府,到解放前城中百姓东迁留下一座废弃的古城。

晌午刚过,常宇一行便从军营前往蒲州城外,天气虽谈不上多明媚众人依然兴致颇高,快马奔驰转眼功夫便到了黄河岸边的鹳雀楼遂了坤兴公主的愿。

众人登楼望远,各有感慨。李岩博古通今给朱慈烺兄妹讲解这鹳雀楼的古往今来,指着东边的蒲津渡诉其源远流长:“这渡口自古为秦晋之交通要冲,上有浮桥,最早始建于秦,而后各朝皆有重建后毁于宋末,之后再无重建……”

常宇也忍不住卖弄:“唐代在此建浮桥是以四个大铁牛为桥墩,如今便沉入咱们脚下水底……不光有铁牛还有铁人以及七星铁柱子……”随后又一指蒲津渡东边的那个寺庙道:“阿九你可知道那寺庙?”坤兴公主举目望了一眼:“刚经过时瞧了一眼,普救寺对么?莫非有什么名堂?”

“那你问李将军便知了”常宇轻笑,李岩也笑了:“督公大人是在考量末将了”便道:“那便是元人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故事发生地,便是在这普救寺中”。

“竟是在这里”坤兴掩口:“那待会可好好去看看了”。

“今儿便由得你们尽兴”常宇轻笑,转头看向黄河对岸,那边有一座小城紧邻黄河岸边,周长不过四里,高不过一丈五尺,说是个城更像是个堡垒,那便是同蒲州隔河相望的朝邑城(今朝邑镇)

朝邑建城历史并不久远,距离大荔县三十里的黄河老岸崖下,在明景帝景泰二年由知县申润筑城,到成化三年竣工历时十六年方成。此时已成贼军对峙朝廷的桥头堡,里边驻兵上千,每日巡查。

他日渡河,此城不保!

常宇心中很是无奈,自古兵火伤民毁城,必不可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