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明的印刷
科技树就像是数学题目的求解,少了任何的前提条件,推导的时候就能死去活来。
想要在汉代推行一些更加先进的东西,往往需要大量的前置条件,缺少一个,似乎都会要么导致事倍功半,要么事与愿违。
长安城内,征西将军府衙,三四十名的兵卒护卫着一群工匠,抵达了府衙前院,然后一同协同着,和工匠一起将车辆上的器械搬了下来,在前院之中搭建了起来。
若是在后世,谁都知道活字印刷比雕版印刷来的更先进,是更高等的科技技能,不过当要视线活字印刷的时候,往往会忘记了许多前置条件……
比如纸张……
比如油墨……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有没有社会的需求……
太史明也算是跟着斐潜多年的人了,而且关键的是,太史明和枣祇有些相识,不喜欢打理什么政务,只想着捣鼓些自己喜欢的东西。今天这一套的器械,也自然是在太史明的监督之下给制作出来的。
随着斐潜对于器械的需求和兵卒装备的升级,太史明的职位也越发的重要,甚至有些像是考工官和盐铁官的综合体,但是又没有那么全面,颇有些征西之下的少府的感觉。
因为征西将军斐潜对于制造技术上的不断需求和指引,太史明一直也都沉迷于制作新式的器械之中,对他而言,创作出一种全新的器械的满足感远远大于担任什么官职,所以颇有些乐在其中的感觉。
这一次,太史明也将原本在平阳的工房,大部分都跟随斐潜搬迁到长安,留在平阳的便是一些黄氏族人还有一小部分的打下手的工匠,基本上算是黄月英私人的工房来处理了,这样一来,大规模制作的量产器械什么的,基本上都可以在关中产出,然后精品手工件,则是在平阳之地制造,两下分工也会比较清晰,不会因为某些事情相互耽搁。
眼下征西将军斐潜,不仅是需要大规模的制造兵刃和铠甲,同样也需要制造在思想上的武器,而这个思想上的武器,便是书籍。
其实斐潜也是到了现在才算是逐渐的想明白了,想要依靠儒家推动书籍的大规模传播,根本不现实……
就像是让补锅匠推广大规模制锅技术一样,儒家的人就是靠这个生存吃饭的,又怎么会心甘情愿的推行四书五经的普及呢?一直到了唐朝之后,科举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儒家才放弃吃老本的行为。
要推行科举,就必须民众有相当大量的识字基础,否则科举不就是一个笑话?
而要让民众有大量的识字基础,就必须有大量的书籍印刷扩散出去。
要有大量的书籍,不仅是要有印刷技术方面上的齐备,还需要庞大的社会需求,既然儒家不能提供出这样的需求,那么斐潜只能依靠自己的方法来实现……
太史明这一次带来的就是这一批雕版印刷出来的器具和书籍。
雕版虽然比活字更为落后,但是在推广书籍方面却比活字有先天上的优势,至少雕版只需要一个木工,就基本上可以做到了,就算是木工不认识字,也可以照着样子临摹雕刻,但如果用活字,不管是用铅,用铜,或是其他金属,甚至用陶土烧制的方法等等,都比简简单单用一块木板的初期门槛要高很多,所以一开始,推行活字印刷反而不汝雕版。
毕竟斐潜追求的不是自己一个人的方便,而是知识传播的方便。
工匠们纷纷忙碌起来,有人将雕版按照编号一一放置排放好,有的则是开始用烟黑灰和油脂开始调和油墨,还有的则是挂起了绳索准备悬挂印刷好的纸张……
庞统到了关中之后,也是基本没有去过平阳,因此这一次算是律?这一个是越宫律?这……莫非……”
斐潜笑着说道:“如今天下混乱,律法败坏,民不知所凭,故而正是急需以律定序之时,修编三尺法,颁布各县,便是当下之急也……”
当年刘邦攻入咸阳,宣布废秦苛法并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所谓“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便算是最早汉代律法的开端了。
后来,简单的三条约定不能应对复杂的民间生产生活需要,所以后来便有了《九章律》,再后来,又有了新的补充,称之为《傍章律》,再往后又增加了《越宫律》等,在汉武帝之后,边越来越繁琐,不仅有律,还有各种法,比如什么《沈命法》、《通行饮食法》,甚至还有大名鼎鼎的《腹非之法》……
这些繁杂的法律,一方面加强了统治者的集权,另外一方面也让普通百姓无所适从,因此斐潜去除了大量汉代后期肆意添加的各种乱七八糟法律,重归最为简单的九章法,加上一些补充和新推行的田政制度,以雕版印刷的技术,将这些法律印刷发放到每一个郡县之中。
如此一来,就算是不精通法律的官吏,甚至是那些从军队当中退役的巡检,就可以依照律法来行事,虽然多少摆脱不了人治的影响,但是至少比毫无头绪任凭当地士族豪右以宗族法来制约民众要好得多。
而这些获得了执法权的巡检,就是武警的雏形。
同时维护治安稳定,也是各地士族豪右的共同利益,不管怎样,这些士族豪右都不希望自己土地上的都是一群目无王法的暴民,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士族豪右也会支持和配合斐潜巡检的一部分工作,而等到这些士族豪右发现自己的执法权和判决权在缓慢的转移出去的时候,恐怕大势已成,不可扭转了。
斐潜将印好的一本律法取在了手中,用笔墨在扉页上写了“昔日之言,今日之律”这八个字,微微笑了笑,然后叫来了护卫,让护卫将这一本书走邮驿送到陇右给李儒……
或许在众多谋士当中,只有李儒最为清楚斐潜这一本律法的深意,嗯,或许贾诩也能猜个几分,至于胖胖的脱毛小凤凰么……
斐潜看着庞统笑笑,说道:“士元,这关中推动律法之事,就是你的事情了……”
“啊?”庞统愣了一下,指了指自己的鼻子,“我的事情?”
“当然,难不成是子鉴的事情?”斐潜哈哈笑着说道。
太史明也笑,表示他只管印刷,其余的事情都不管……
“发什么愁?”斐潜笑着拍了拍庞统肩膀,说道,“之前我就跟文正说过一次,这一次也再和你说一次……别什么事情都你来做,该分下去的就要分下去,不然下属怎么成长,怎么能够独当一面……”
庞统哼哼了一声,说道:“这就是主公你什么活都不干,都分下来让我们干的理由么?”
“呃……”斐潜连忙否认,只不过辩解略微有些苍白,“我也很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