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2章河里的石头(1 / 1)

诡三国 马月猴年 1994 字 13天前

河里的石头

这个世界没有谁一开始,就能通透一切,明白世事,并且运转如意的,即便是像郑玄这样的饱读经书的大儒,也是如此。

青龙寺之中,郑玄在得到了斐潜提点之后,便是迅速的联系了几个人,包括水镜先生司马徽这个亦敌亦友的老对手,还有像是令狐氏,王氏,温氏等等,形成了一个大体上的联盟体系,对于其余的一些杂音,开始统一口径,进行压制。

如果仅仅从这个方面来说,郑玄做得还算是不错,但是如果站得高一些,就像是斐潜现在这样,就感觉不够了。

当然这也不能全数都怪郑玄,毕竟能站在历史长河上看问题的,也就是斐潜一个。

局中和局外,永远是两个概念。

只不过是斐潜以为郑玄能够做得更好一些,毕竟当年郑玄他也是在学问这一个方面,坎坷且艰辛的走过来的。

斐潜站在青龙寺外的一座山坡上,遥望着青龙寺里面的情形。

站在这个角度看过去,青龙寺里面的人就像是蚂蚁一样在其中活动,来回奔走,却只是在方寸之间……

斐潜觉得来到汉代最好的事情,就是没了手机,不必天天低头,然后不光是搞出了近视眼,还得了颈椎病。

当然,另外一方面,就是少了即时通讯,像是在青龙寺里面发生的事情,斐潜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知晓,更不用说在豫州或是江东的事项了。

所以斐潜不得不主动靠近一点,至少了解更快一些。要是真的事事都等最后旁人来汇报,相信汇报的时候一定都已经是焦头烂额,已经是属于那种要左边铁轨上死一个,还是要右边铁轨上死五个的那种选择题了。

或是,脱轨……

因此,作为一个领导者,想要做好一件事情,必然会很辛苦。

『汉承秦制也……』

斐潜迎着风,缓缓的说道。

不是坐上这个位置,斐潜肯定无法说完全理解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背后的含义。当然,如果换成另外一句话,或许后世的人就会比较熟悉了,『摸着石头过河』。

这条『河』,就是历史长河。

秦代之前,孔老夫子都在悲叹,礼乐崩坏。孔老夫子他自己恐怕也没有想到,他会成为一块石头,一个在历史长河当中的标识,也成为一条线,一条切分春秋和战国的线。在他死前,是春秋,在他死后,为战国。

而在春秋战国,长达五百余年的时间之中,华夏人饱受了战争的痛苦。这种痛苦潜藏在了华夏人的基因之中,在秦始皇打开了大一统模式之后,几乎所有朝代的帝王,都会奔着这个方向而去。

这就是秦始皇在历史长河里面留下的那块大石头。

沉重,并且千万年,悍然中流,岿然不动。

可是秦始皇留下了石头之后,他就没了负重,被历史长河给冲走了,然后来了刘邦,摸啊摸的,摸到了这块石头之后,他也不清楚应该怎样往前走。

所以,『汉承秦制』。

『而大汉的变化……或者说大汉会给未来华夏留下的东西……』斐潜指着远处那些如同蚂蚁一般,在青龙寺之中忙碌不停,来回奔走的士族子弟,学宫学子说道,『就是这个……』

『这个?』庞统皱着眉。

而在庞统边上的诸葛瑾也同样皱着眉。

当然,诸葛瑾皱起眉头来,依旧比庞统不皱眉都好看。

毕竟一个是酸辣粉,一个是清汤面,完全不同的两种模式。

斐潜看了看酸辣粉,又看了看清汤面,决定两碗都吃,呃,不是,两个都要教。荀攸主要倾向于后勤财政,庞统的事情太杂,所以这一次是诸葛瑾为主导,但是需要庞统来把关。

『郑公领悟了一些,但是依旧还做得不够。』斐潜缓缓的说道,『嗯,至少是距离我的要求,还差了一些……但是现在问题在于,我不能直接提出来,你们也不能直接提,因为如果将其直接提出来……就失去了思考的过程了……』

思考能力,无疑是一个人最为珍贵东西。

懂得观察,思考,探寻,最后解决问题,才是可以称之为人的智慧。

从远古时代,从一只浑身上下带着毛,弱小的,既没有锋利的爪牙,也没有出众的反射肌肉和神经,为了从狮子豺狼鬣狗秃鹫等等之后再从只剩下骨头的尸骸当中,竭尽全力的再去获取一些食物,他或是她,抓起了一块石头……

石器时代就开始了。

『他们就懒得想了!』庞统拍了一下巴掌,『这事我也经常碰到,不是这些家伙想不出办法来,而是他们觉得我能想出办法,他们就费那个劲干啥?到头来全数往我这一推,一问就是上头命令!』

『有一些时候,是直尹监没有完全发挥出功效的问题……』斐潜看了一眼诸葛瑾,诸葛瑾会意,掏出了纸笔进行记录,『着直尹监,整理近年地方各项事务处理范例,汇总后抄送参律院研讨,转尚书台审核之后下发。』

下位法,上位法,海洋法,大陆法,其实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规矩。

诸葛瑾记下。

『地方琐碎小事,可以按例办理,』斐潜缓缓的说道,『被偷了,被打了,或是什么桉例,基本上都可以这么做……但若是提到这个层面来,就没有桉例可言了,就必须想,若不是我来想,就是士元你,要么就是子瑜,或是其他的人……』

『因为,是我们在领着其他人往前……』

庞统捏着下巴上的胡须,沉吟着。

斐潜瞄了庞统一眼,『怎么,觉得事情又多了一项?』

『哈哈,没有,没有……』庞统略微有些心虚的反驳着,『我只是在想,主公这么做,似乎有些深远之意啊……』

斐潜笑笑,然后微微抬起下巴,示意青龙寺,『深远么,倒也没有,就在这里……上古之时,何为官吏?先秦之时,又是何人为官?到了大汉当下,官吏又是怎么来的?官者,立于府衙之内,上传而下达,吏者,奔走于乡野之间,一言而使人也,若是不清楚这个「官吏」,亦或是说不清官吏,那么这个青龙寺正解之论,这程,也一样是规矩。

这才是青龙寺,也是郑玄一帮人应该做的事情。

结果呢?郑玄一开始的时候还有点样子,半道上被人一脚踹暗流里了,好不容易斐潜拉了一把将郑玄他扯了回来,一回头再看,郑玄又摸错了方向。

这可不是垄断,也不是一言堂,更不是孔子圣言一出,天下便是四海沸腾八荒震动!

重点还是方法,是如何找到『第一块的石头』!

上古的那猿猴,从历史长河当中摸出那块坚硬的石头,砸开了被狮子老虎财狼鬣狗遗弃的骨头,吃到了骨头当中的骨髓,随后才在人类的基因当中印下了脂肪的甜美,工具的使用……

周公在部落和国家的交替当中,找到了周礼这块石头,将部落一点点的敲打成为一个国家,使得华夏文明可以共通存留不分西岐东渔……

孔夫子在春秋战国之时,周游列国分石头,砸开了知识的壁垒,使得文明化的火光不仅仅局限在少部分人的手中,经学可以脱离神秘,『子不语怪力乱神』!

然后呢?

郑玄明明手里面有『石头』的,结果眼下事情一忙,心思一乱,就给扔了,现在重新聚集了一群人,却拿着不是石头,至少已经不是原先的那块石头了。

现在郑玄在做什么?

他反倒是将最原本的东西丢了……

学问。

学和问。

结果现在郑玄因为之前的事情,便是不许『问』了,只剩下『学』。

有疑问是很正常的,本身在解释疑问的过程当中,也是『学』的过程,就像是直尹监记录那些地方处理各项事务的档桉,其中必然有好的,有坏的,甚至是故意使坏的。

或许在一时之间无法分辨,但是只要抬高了,拉远了,其中的一些东西当然就可以推敲出来了,究竟是好是坏,或许不能一目了然,但是多少也能有个判断。

这就需要不断的去反复梳理,而不是今天定下一套模式,便是可以万世大吉,任何时候都拿出来用,结果出现了问题之后不是模式去适应人的变化,而是让人去适应模式的呆板,这不是本末倒置么?

可是偏偏郑玄就有了这样的苗头。

当然,斐潜也能理解。

毕竟之前的郑玄被一大堆人嘤嘤嗡嗡的烦得要死,然后得到了斐潜的点拨之后,便是明白过来,不能跟着这些苍蝇一路走,于是祭出了苍蝇拍,很是拍了几个叫得最响亮的,将原先那一拨混乱的叫唤声成功压制了下去。

然而华夏最经常出现的问题就随之而来……

『矫枉过正』。

因为有一颗老鼠屎,所以不仅是连锅都扔了,连带着做饭的两只手都要剁了……

可是问题呢,未必能够解决。

把眼睛蒙起来,把嘴堵上去,把手剁了,难道就能让问题自动消失了?

可偏偏就有人觉得这么做挺好!

一做就是上千年!

可是扔老鼠屎的,昨天可能是那个,今天或许就是这个。

下一锅的汤料粥米,依旧可能出问题。

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光顾着蒙眼堵嘴剁手有用么?

『三礼,非郑礼……』斐潜看着青龙寺,『周公之所礼,乃重于如何礼,而不是礼如何……所以这个问题就交给你们二人……主要还是子瑜你来做,士元负责协调……』

斐潜转头看着庞统,『山民过两天就到了,到时候……让他上台……郑公若是依旧不知应该怎么做,就让他先退下来好好想想再上去说……』

Tip:阅读页快捷键:上一章(←)、下一章(→)、回目录(回车)